寿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报告

作者:孟秀丽 时间:2023-10-27 点击数:

2023年9月12日至25日,在潍坊科技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兼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丁莹莹的带领下,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王洪成、孙翠萍、孟秀丽、郭昱含、田海燕一行通过实地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多次到寿光非遗街、寿光历史文化馆以及第十三届两岸汉字艺术节进行实地调研,对寿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展开调研。

调研组对国家级非遗项目——寿光卤水制盐技艺进行了重点调研,又对葫芦雕刻、仓颉造字的传说、宏源白酒酿造技艺等省级非遗项目,王高虎头鸡、扒谷制作、草碾子草编、李莪华庙会、羊口祭海节等潍坊市级非遗项目,以及乡绣等县级非遗项目做了大量调研工作。

调研结束后,调研组成员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发表见解,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一是寿光市非遗基本情况,二是寿光市非遗存在的不足及原因,三是推进非遗传承、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寿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目前,寿光市已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项,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4项,寿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9项。政府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加强对非物质文化的遗产的管理工作。

二、寿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的问题

1.传承问题:老龄化严重,传承人才断层;传承人经济困难,传承难以维持(资金补助输血型保护,转变为造血型);观念陈旧,缺乏创新精神,与时代脱钩。

2.产业化发展较慢,规模比较小,缺少长期规划,部分传统文化资源一直处于流落状态,没有形成特色化的产业体系。

3.非遗项目与旅游产业融合欠佳。

4.非遗开发多,保护的少。寿光已挖掘和开发的非遗项目比较多,但是在传承和保护方面还需持续发力、跟进措施。

三、寿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建议

(一)采用多种“非遗+”模式,促进非遗产业发展



非遗+电商(布贴画,金梅娥);非遗+合作社(草碾子草编,寿光市红柳草编专业合作社);非遗+文旅;非遗+民俗(李老爷庙会、菜博会、祭海节)。

(二)对非遗项目进行分类研究,根据其不同类型提出不同的发展建议

1.传统技艺一:王高虎头鸡、井然米酒、蚂蚱酱、酱油酿造、宏源酿酒、卤水制盐、老粗布织造、扒谷制作等。

对于可使用机器加工进行批量化生产的非遗项目,在走一般商品营销路线的同时,应突出非遗特色。

2.传统技艺二:草编、藤编、苇编、拓印、柴庄土陶制作、方吕鸟笼制作;

传统美术:葫芦雕刻、砚台雕刻、布贴画、寿光剪纸、乡绣、香包等。

对于不能机械化生产的非遗项目,手工制作成本高,可探索走高端艺术品营销路线。

3.民俗:菜博会、李莪华庙会、羊口祭海节。

4.传统医药:王高正骨膏药、孙家传统膏药、李氏鼻炎膏、寿光斟灌李氏安贞堂吊全风膏药等。

(三)加强非遗项目的产业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走产业化发展道路,通过寻求市场化手段来保护、开发和应用。只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市场所认可和接受,有了物质基础,才可以反哺其挖掘和保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产业化路线可以使非遗项目在发展中保存自己,并发扬光大,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

                                                (执笔人:孟秀丽)

版权所有:潍坊科技学院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     地址:山东省寿光市金光街1299号    邮编:262700